Pages

Subscribe:

2013年12月9日 星期一

O2O應用的經濟學解釋


<下列內容摘錄自此文章>

從經濟學角度,以“今夜酒店特價”和“快的打車”兩個 APP 為例,解析一下這些新興商業模式給世界帶來的改變和價值。


一般來說,價格越高,交易數量就越少,價格越低,交易數量就越高。因為,交易額 = 價格 x 交易數量,所以在合理的定價,讓交易額最大化,是一門學問。下面這幅圖,是經典的需求曲線,那麼價格定在哪裏,可以讓交易額最大化呢?



如果成本可以接受,一般的選擇都會是把價格定在靠近中間的位置,因為感覺這樣子 交易額 = 價格 x 數量 的面積最大。就好像下面這幅圖一樣:



這樣真的是交易額最大(面積最大)麼?和下面這幅圖比較呢?藍綠粉三個區域的總面積(也就是總交易量)難道不比上面藍色方塊要大得多麼?



讓願意付高價的人付高價,給只願意接受低價的用戶低價,就這麼簡單。可問題是,願意付高價的人又不是傻子,憑什麼會比別人多花錢呢?本來我願意花 5000 塊錢買某件衣服,可看到它只賣 3000 時,我只會心中暗爽,絕不會硬要多塞 2000 塊給商家,對麼? 在傳統的商品(實體商品和服務商品)之上,將“便利性”元素加進去作為區隔的門檻,讓那些對便利性要求高的客人付更高的價格,讓便利性要求低的客人付更低的價格,這樣相互看著不眼紅,上圖裏面綠色和粉色的區域就有可能存在了。

舉例來說,“快的打車”和“今夜酒店特價”各自做了一部分綠色和粉色的市場,用的都是“便利性”來做市場的區隔。

“快的打車”是個招出租車的手機 APP,用戶打開它可以看到周邊有多少出租車,打開就能向周邊出租車發送請求,讓司機都知道這裏有活兒,順路的司機就會接單過來載客。如果客人著急,或者地方偏附近車少叫車不容易,也可以在應用裏自願加價(例如“我要從徐家匯到莘莊,加 10 塊錢”)來吸引師傅接活兒。加小費這個設計其實就把綠色的方塊給做出來了。有這個應用之前,出租車對著急用車的人和隨意打車的人都一視同仁一個價格(藍色方塊)。有了這個功能,注重便利性的客人可以更大概率地獲得想要的服務,也心甘情願的多付了錢(因為有“便利性”的區隔,他們是自願多付錢的,不會沉到藍色區域去),整個市場交易額就做大了。

“今夜酒店特價”則是個預訂特價酒店的 APP。每天晚上,酒店會把自己當天賣不掉的剩余空房,以正常價格的五到七折放到“今夜酒店特價”平臺上。用戶只需要打開這個 APP,就可以方便的查找和預訂酒店,並且只需要支付低至平時一半的價格。因為特價酒店只能當天預訂,多少有些不方便,所以希望能夠提前預訂和確認房間的、需要更高便利性和安全感的客人會仍然被擋在藍色方塊裏不會降級。這樣就把粉色區域給區隔了出來,不差錢的用戶付了高價買了安心,不著急的用戶付了低價得了實惠,大家相安無事,酒店多了一塊粉色的銷售額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